摘长沙晚报《新化话和新化人
[font=楷体_GB2312][size=3][color=#2e8b57]我尚未到新化工作前,就听说了一个有关新化话的笑话。一个新化乡下人,到长沙逛农贸市场,见到摊子上的鸡蛋,就问小贩:“你咯些阁(新化方言,即鸡蛋)几多钱一个?”那长沙小贩揣摸了很久,方弄清楚他问的是什么,告诉他价钱之后,又善意地告诉他,长沙话蛋不叫阁,叫蛋。这位新化老乡记住了。后来,这位老乡要去天心阁游玩,可是不知道路线,便向当地人打听:“到天心蛋怎么去?”及至后来到新化工作,新化腔(包括冷水江及新邵的一部分)天天往耳朵里钻,才真正觉得新化话确实难听懂,其高亢嗟嚓、含糊混浊之音,让人实在难以捉摸。两个标标致致的小伙子,靠在街边叽哩咕噜,看场面是两人恨不能好成一个人,听声音,却似两个不共戴天的仇人在吵架。凡到过新化的,都说新化的姑娘长得漂亮(最近有个叫肖青的,一下子得了中国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赛过桃花江美女。可是她们开不得口,一开口,那漂亮立即黯然失色。冷水江三个字,用新化话说出来,你可能听成了“老鼠巷”。
新化话的词语也有意思。“他”为“其”(古音读JI),“来”为“犁”,“没关系”是“何乐”,“确实”就是“丁梆旺”。一句“他确实要来,就让他来,没关系的”,用地道的新化话说出来,就是“其丁梆旺要来犁,就要其犁何乐”。听起来和外语差不多。在新化话中,古汉语发音保存得相当完整,外人一走进新化,就仿佛误入深山老林中,碰到了一群生活在唐宋时代的遗老遗少。
有人说,新化话之所以古朴依旧,是因为地处蛮荒远僻之邦。这话乍听起来有道理。可仔细推敲,又大谬不然。湘西比新化更偏僻更蛮荒,与新化西域接壤的安化溆浦,为雪峰山腹地,其入云高峰将人的心都压扁了,可是那里的山民全都操北方官话。南边邵阳北边益阳东边长沙,说话都是音清语软的,唯独这湘中的新化涟源双峰湘乡,说起话来,就如跌落一个陶酒缸,散发着古人豪饮时的醉态,如青铜石器、秦砖汉瓦一般。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新化工作久了,结识了许多新化朋友。又在新化娶妻生子,自己差不多也成了新化人。慢慢地我发现,新化人一个个都是豪爽之士,你有什么事,和朋友打个招呼,朋友们无不两肋插刀倾囊相助。新化人又是疾恶如仇、刚直不阿、打抱不平的好汉,尚武崇文,眼里揉不得砂子。在新化城乡,为争个理屈理直,打架的事儿多,路人打抱不平的事更多。
新化人尚武,但又明理。理讲不透,拔拳相向;讲透了,便心悦诚服。因此,打架的事儿在新化城里几乎天天发生,但震惊当局的大架也打不起来。
最可爱的是新化姑娘。既具烈性,却又出奇地温柔。她如果不爱你,她正眼也不会瞧你一眼;爱你了,什么委曲都能够为你担当。如果将一个爱你的新化姑娘娶到家里,她可能在嘴上将你训个体无完肤,家里家外的事儿却让她一个人大包大揽了,你在家里就做老爷,翘起二郎腿享福吧。当她温柔得像只雌猫拱在你怀里,嘴里面却仍在抒发她大丈夫的豪情时,你能想象那种别致的情调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化话的别具一格,是和新化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的。北方人豪爽憨厚,江浙人聪明精细,广东人精明能干,都通过他们的方言体现出来。新化人的善恶分明、豪爽仗义的性格,也只有用新化话才能体现出来。陈天华不堪祖国受侮为唤醒国人而滔海,罗盛教不惜生命跳河救人,这些操新化话的先烈,将这种性格体现到了极致。[/color][/size][/fon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