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应“常回家看看” 将入法 新老年法草案出炉
[attach]1611[/attach][p=30, 2, center][size=12px]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成为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size][/p][p=30, 2, center]
[/p][p=30, 2, left]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p]
[p=30, 2, left]“由于现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变化,两个年轻人养四个老人,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确实有些是力不能及,从这种情况来看,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日益需要社会的帮助。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照料要逐步专业化。有生活上的照料,比如帮老人理发、洗澡;有家政上的照料,如搞卫生买菜;有一些更需要专业化的,如医疗保健,有些志愿者对老年人开展一些医疗服务;还有一些护理方面的。”民政部副巡视员吴明告诉记者。[/p]
[p=30, 2, left]吴明表示:“单独写一章总体上看就是三个层面:一个就是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层面,强调社会照料要进家门,养老机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上门为老年人服务。”[/p]
[p=30, 2, left]“第二个层面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自治组织、养老机构要在社区里搞一些社区医疗服务、社区护理、文化活动设施,短期托养、日间照料等要在社区里开展起来。”吴明告诉记者。[/p]
[p=30, 2, left]“第三个层面是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服务机构在民间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吴明说。[/p]
[p=30, 2, left][b]空巢老人增多 “常回家看看”入草案[/b][/p]
[p=30, 2, left]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p]
[p=30, 2, left]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p]
[p=30, 2, left]吴明表示:“由于老年法属于社会类立法,因此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但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至于此类案件,“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多方面决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决,也有行政上的督促,还有调解组织的调解等”。“另外,基层性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主要是对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和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的,要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义务。”吴明说。[/p]
[p=30, 2, left][b]高龄津贴制度有望全国统一[/b][/p]
[p=30, 2, left]吴明介绍,国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p]
[p=30, 2, left]修正草案中规定:“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提供免费体检等保健服务,提倡各地根据本地实际,降低享受保健补贴和免费保健服务的年龄。” [/p]
[p=30, 2, left]发放高龄补贴一直以来是我国“养老困局”中的一部分,全国各地情况不一,很多地方的高龄老年人享受不了相应“补贴”。本次修改老年法,意味着“高龄津贴”将有望全国统一。(据《法制晚报》)[/p]
[p=30, 2, left][b]新闻背景:[/b][b]我国目前有1.67亿老年人[/b][/p][p=30, 2, left]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进入老龄社会。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在上个世纪末的1999年开始迈入老龄社会行列。随后,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全国现有老年人约1.67亿,80岁以上就有将近100万([b]编辑注[/b]: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900万),失能老人算在一起就有2000多万,100岁以上的达到4万多。[/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