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溪信息港's Archiver

飞翔 发表于 2004-11-13 06:56

整合乡土资源 优化作文教学课题方案

<P><FONT size=3><STRONG>整合乡土资源 优化作文教学课题方案 :</STRONG></FONT></P><P>一、课题研究的背景<BR>&nbsp;&nbsp; (一)课题的提出<BR>&nbsp;&nbsp;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认识:<BR>&nbsp;&nbsp; 1、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彻底否定了“教材就等于资源”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BR>&nbsp;&nbsp; 2、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产必由之路。这不仅是“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问题,更是明确地告诉我们:生活实践是学好语文与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开发生活资源、整合生活资源,让其变成学生的需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BR>&nbsp;&nbsp; 3、九年义务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个“大语文”的思想:“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习育人”,而“乡土特色”作文则是乡村学生作文联系生活的桥梁。<BR>&nbsp;&nbsp; 4、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而人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因此,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将课本与地主特色结合起来,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BR>&nbsp;&nbsp; <BR>&nbsp;&nbsp; (二)概念的界定<BR>&nbsp;&nbsp; 1、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BR>&nbsp;&nbsp; <BR>&nbsp;&nbsp; 二、课题的实践意义及目标<BR>&nbsp;&nbsp; (一)实践意义<BR>&nbsp;&nbsp; 1、使作文教学能朝着“民族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完成“母语教育”的任务。<BR>&nbsp;&nbsp; 2、有利于引导学生发扬古代贤勇于创造的优良传统,发挥“乡土特色”作文独特的育人功能。<BR>&nbsp;&nbsp; 3、为作文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供了“土壤”。<BR>&nbsp;&nbsp; 4、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搜集材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BR>&nbsp;&nbsp; 5、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优化作文教学,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BR>&nbsp;&nbsp; <BR>&nbsp;&nbsp; (二)研究目标<BR>&nbsp;&nbsp; 1、总目标<BR>&nbsp;&nbsp; 本课题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课程改革方针。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以丰富写作内容入手,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BR>&nbsp;&nbsp; 2、分目标<BR>&nbsp;&nbsp; (1)根据地域、学校和学生特点,开发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校本课程。<BR>&nbsp;&nbsp; (2)、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R>&nbsp;&nbsp; (3)、通过作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BR>&nbsp;&nbsp;  <BR>&nbsp;&nbsp; 三、课题内容的规划<BR>&nbsp;&nbsp;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对内容进行规划。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BR>&nbsp;&nbsp; 我校所在地古称梅山,山水隽永,民风淳朴,从远古时候开始,这里便孕育了一种神秘古朴的梅山文化。在这种古朴的梅山文化的影响下,这里原始遗风千姿百态,民俗事象多姿多彩,极富研究价值和可利用价值。另外,民传说故事、地方熟语散布乡间,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BR>&nbsp;&nbsp; <BR>&nbsp;&nbsp; 四、课题研究步骤<BR>&nbsp;&nbsp; 本课题自2004年春季起,实验周期为二年,实验研究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BR>&nbsp;&nbsp; (一)启动阶段:2004年4月——2004年8月<BR>&nbsp;&nbsp; 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确定方案,并成立课题组,申报课题,确立研究对象,开发校本课程,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BR>&nbsp;&nbsp; <BR>&nbsp;&nbsp; (二)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6年2月<BR>&nbsp;&nbsp; 1、第一阶段:2004年9月——2005年2月<BR>&nbsp;&nbsp; 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点到面,分段实施,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BR>&nbsp;&nbsp; 2、第二阶段:2004年3月——2005年8月<BR>&nbsp;&nbsp;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BR>&nbsp;&nbsp; 3、第三阶段:2005年9月——2006年3月<BR>&nbsp;&nbsp;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BR>&nbsp;&nbsp; <BR>&nbsp;&nbsp; (三)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BR>&nbsp;&nbsp; 组织课题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写好课题结题报告。<BR>&nbsp;&nbsp; <BR>&nbsp;&nbsp; 五、课题实验的条件及实验措施<BR>&nbsp;&nbsp; (一)条件分析<BR>&nbsp;&nbsp;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校就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实际研究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实践经验,首先是我校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关爱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行”,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这为我校进行该课题的实验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其次,教育办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并亲自担任了该课题的科研人员,为实验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再者,课题科研小组成员均为学校的科研骨干,为课题的可持续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BR>&nbsp;&nbsp; 有鉴于此,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BR>&nbsp;&nbsp; <BR>&nbsp;&nbsp; (二)实验措施<BR>&nbsp;&nbsp; 1、建立以教育办和学校领导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和经课题科研人员组成的课题科研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体协作,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BR>&nbsp;&nbsp; 2、设立专项课题实验经费,用于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奖励等。<BR>&nbsp;&nbsp; 3、定期召开课题实验会,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改进研究方法,确保课题的研究到位而有实效。<BR>&nbsp;&nbsp; 4、严格课题管理,做到六个有:有目标、有文本、有活动、有总结、有信息、有报告。<BR>&nbsp;&nbsp; <BR>&nbsp;&nbsp; 六、研究方法及人员分工<BR>&nbsp;&nbsp; <BR>&nbsp;&nbsp; (一)研究方法<BR>&nbsp;&nbsp;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准备阶段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结题阶段运用问卷法、测试法、调查法、行为观察等方法。<BR>&nbsp;&nbsp; <BR>&nbsp;&nbsp; (二)组织机构<BR>&nbsp;&nbsp; 1、成立以教育办主任肖祥光为组长,学校曾宪楚校长、杨国辉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宏观调控、整体规划、布置协调等工作。<BR>&nbsp;&nbsp; 2、成立以曾峰为组长,邹家初、邹曙昕为副组长,袁满梅、曾鲜华等老师为成员的课题科研小组,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操作以及课题总报告的形成。<BR>&nbsp;&nbsp; <BR>&nbsp;&nbsp; <BR>&nbsp;&nbsp; 七、成果呈现形式<BR>&nbsp;&nbsp;  以读本为载体的乡土化校本课程;以书面报告为载体的课题结题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及案例集等;以网络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以实物、图片、声像等为载体的学生实践活动成果。<FONT size=3><FONT size=2><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TRONG></FONT></FONT></P><P><STRONG><FONT size=3><FONT size=2>&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槎溪镇中心中学&nbsp;</FONT><A href="http://www.ywtd.com.cn/mypage/mypage1.asp?pid=43542"><FONT size=2><B>曾峰 </B>&nbsp;作于&nbsp;2004年10月25日</FONT></A>&nbsp;&nbsp; </FONT></STRONG></P><p>[此帖子已被 飞翔 在 2004-11-12 22:57:55 编辑过]

ylb369 发表于 2004-11-28 04:28

哈哈

曾峰 发表于 2004-12-2 19:26

飞翔兄辛苦了!

飞翔 发表于 2004-12-3 02:43

辛苦的是你们老师们,还希望曾峰老师常来本站看看,为本站多写些文章上来

曾峰 发表于 2004-12-4 07:27

好的,网站办得很好!

腾飞槎溪 发表于 2004-12-12 08:18

<FONT size=3>曾峰&nbsp; 老师</FONT><BR>&nbsp;<BR>可要记得常来访问哦!多贴出你的作品啦,谢谢了!!

页: [1]
友情链接 本站GOOGLE 友情链接,联系我们:tyucom@qq.com 要求PR≥3 本站全站链接 百度天天快照更新 !★各站必需做好我站链接后,与我们联系!

世界排名>>>  腾飞槎溪  企业名录  网站收录  图文软件下载  网站信息查询  网址查询收录  推广网站  网站推广网站  虚位以待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