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新化日记 之四
<P align=center><STRONG>走遍新化日记(之四:再走水车镇)</STRONG></P><P>伍弱文</P><P>琅塘镇是新化县西部边陲大镇。5月30日上午11点,我与彭共、袁明珊、刘正明、李祥符、陈小平六人抵琅塘镇政府,正在三楼主持会议的党委书记李光权、组织委员何湘辉一听说我们民间文学搜集组来了,忙来到办公室招呼我们,预定好采访方案后,李书记才又返回会场。之后办公室主任刘声扬带我们到离镇政府不远的琅塘宾馆住下来。下午,确定给我们带队的文化站周卫军4点多才赶来宾馆,周卫军一进门就说:“刚才从管区到这里,因为修路,我步行来的,所以迟到了!”彭馆长说:“不要紧的,你先歇会儿吧!”周卫军是研究梅山文化的先贤周少尧的儿子,周少尧生前是县文化馆的干部,因此,周卫军和彭馆长、祥符老师、刘主任熟识,一见面,就拉开了话题。</P><P>(5月31日上午)天台山寺</P><P> 资水流到杨木洲苏溪附近时,来了个急转弯,把西边大地围成一个巨大天台,天台的末端,建有一寺:天台山寺。</P><P> 我们一行人趟过青草遮覆的泥路,趟过一片菜园田野,来到了天台山寺前,寺很小,青砖青瓦,古朴陈旧,俯视着江水。据说寺建于宋熙宁年间,已有九百多年了。咋一看去,寺如一个孤坐江边闲钓的老僧。</P><P> 走进寺中,佛幡飘逸,众佛端坐,有如来、观音、诸天罗汉,有佰依佛、河公菩萨、地母娘娘,有南岳圣帝、关圣帝君等等58尊佛像,这些寺僧日夜膜拜希望通灵的佛界权威,在信徒虔诚的祷告中聆听人间的磨难,聆听凡间的生活。</P><P> 走出寺来,徘徊江畔,对岸青山,如绿色屏障般横峙江边,隐隐约约中,水声可闻不见水,鸟声可听不见鸟,在江南烟雨中迷离倚翠,有雾生山腰林梢,零星的小雨,适时地淋湿了山与水迷离美丽的画卷。</P><P> 一如寺联云:登天台,遥望天然胜景;</P><P> 进佛寺,皈依佛法如来。</P><P>(5月31日)苏湖</P><P> 谁赐给梅山大地如此明媚的眼睛?是苏湖。</P><P> 碧玉铺成的苏湖,在江南小雨中舒展着呢喃着。</P><P> 我仰望一只水鸟的眸光,它告诉我这里的万水千山。在这里,资水与苏溪情投意合,洋洋洒洒,积而成湖。湖中群山抱水,碧水绕山,100多个小岛耸峙,岛因而水妖娆,水因岛而风情万种。</P><P> 我驾一叶扁舟,涉过一湖如此的纯洁,去找寻一些荒芜的古迹。古代苏溪又名苏溪洲,洲上有一条一公里长的沿河街道和码头,明洪武六年(1411年),曾在这里设有苏溪关。事易时移,古关安在?</P><P> 只有缕缕湖风轻盈滑过,只有湖边浣衣的苏溪女子抛过来的柔柔微笑和羞涩。</P><P> 苏湖,这是我与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P><P>(5月31 日上午)新安街</P><P> 天上继续下着零星的小雨。</P><P> 车子放慢了速度,车窗外,不时掠过高楼大厦和一些建筑工地,这里是新化县琅塘镇的重点开发区。已初具规模。继续往西,过一条不算很明显的水泥坎儿,就是安化县的坪口镇地界了。这条街,取名新安街,是取新化和安化相联之意。</P><P> 安化那端,是有名的湘黔线坪口车站。资江、新安公路通过这里,便利的交通,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2003年一个月夜,我来过坪口,那时,几个朋友相约去夜游,不知去哪里好。住在我楼上的安化女子吴红兵说:“去坪口啊,那里晚上很好玩的。”我们果然去了,那晚在这里玩了一个通宵。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这里就与新化毗邻。</P><P> 我们下了车,在街上走着,环顾四周,明显感受到安化那边繁荣一些,那是安化开发得早一点的缘故。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如何把市场份额拉过来一些,是新化方面该动动脑筋的时候了。</P><P>(5月31日下午)琅塘老街</P><P> 我们驱车来到琅塘老街,说是老街,其实不算老,是柘溪库区移民即老街的居民后靠新建成的街道,分琅塘街和华正街。真正的老街早已淹灭在资水的波涛之下了。</P><P> 走到江边,石级码头还在,江水开阔,不时驶过一两艘船。码头上泊着几只划子船,码头上很静,人也很少。一个地方也是有气数的,在这里,再也听不到昔日繁华岁月的回声了,舟子谣也长满了苔藓。</P><P> 沿着古码头石级,我和刘正明往左走,山腰上有一幢百年老木屋,屋主不在家,屋里传出咩咩的羊叫声。檐前,堆了些陈年老玉米杆,屋前的石头缝里,长出一棵石榴树,石榴花正火红着呢!</P><P> 回返,找一家铺面坐坐,马上凑过来一些人,问我们是做什么的。他们是老街的最后一批守望者,他们历经了老街的繁华,体会到了街道没落的痛苦,他们没有田地,他们没有条件经商,只能靠政府微薄的水淹粮度日。</P><P> 我们问了陈历清、易自然、苏镇平等,他们介绍说,明清时期,这里是新化县西北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原先这里有一万多人,有私营商户四百多家。现在只剩下800多人了。</P><P> 失去优越的交通条件,为老街的繁华招魂是艰难的。这里要发展,还要另找路子。</P><P>(5月31日)</P><P> 傍晚,彭共病了,发烧,头痛,感冒症状。我陪他去宾馆对面的小疹所去打针。开诊所的是一位中年女医生,她一针下去,彭共脸色苍白,呼吸急促,手抚胸口,说不出话,医生马上给他泡一杯糖开水,他喝了下去,出了一身汗,立即好转。李祥符、袁明珊、刘正明、陈小平都来了,医生要他多坐一会儿,他说要去四中讲课的,要走。</P><P> 晚上七点,天气闷热,在四中会议室里,彭共准时坚持和我们一起给四中湘鹰文学社140多名社员讲了课。我们都为彭共的执着和热诚所感动。</P><P><BR>(6月1 日晨)一夜大雨,宾馆后的水渠在我迷朦的梦与醒之间一直水声不断。</P><P> 凌晨5点,我被手机声惊醒,是我的工作单位彭敦强镇长打来的,他要我立即放弃民间文学的采访,回镇里参加抗洪抢险。虽然我的此次行动有县委的红头文件批准抽调,但我还得以本职工作为主。我不敢怠慢,立即准备返回。</P><P> 这是一场特大暴雨,路途中,横阳、西河、沙江谷地,一片汪洋,泥黄浊水泛滥,低洼处的房屋都进了水,有几处的公路都被水淹了。<BR></P><P>文章转自 新化在线</P>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