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溪镇之窗   洋溪槎溪交友社区   洋溪槎溪信息资讯   腾飞槎溪论坛   风景特色   槎溪校友录   个性小屋   本站留言
★ 喜报:金山杀毒瑞星杀毒 永久免费啦! 系统老坏吗?影子系统百毒不侵!打造不死系统!
返回列表 发帖
腾飞小屋

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介绍

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介绍
 

自然景观

(一)紫鹊界梯田景区

  1、紫鹊界

  紫鹊界位于雪峰山中部的奉家山体系,该体系以最高峰海拔1585.2米的风车巷(山名)为基点,向东北方向呈扇形展开,其间1000米以上山峰达30多座,紫鹊界原名止客界,海拔1236米,是从水车镇通往奉家镇到溆浦县必经的第一座山峰。有一条石板路翻越此峰,垂直高程600余米。因山高坡陡,其路不得不以“之”字形拾级而上,还是叫行人望而却步,故名。

  明正德三年(1519),这里因饥荒发生瑶民起义,战争长达70年,死伤无数,后有善人常烧纸钱赈济冤魂,人们便顺其事更其名日“纸钱界”。清新化道光志、同治志中,都沿用此名。但在同治的版图上,又出现了“纸鹊界”这个名字。名字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清初,双林有个叫李万王的奇人,一心想新化的天子山(县城北曹家镇境内)会出真命天子,要扶助真命天子打天下。因他会剪纸人纸马,并能将其化变为天兵神将。于是他把自己关在仓屋里天天剪纸人纸马,整整剪了三年,眼看只差六个月便大功告成了。一天他外出摘菜,竟把个仓钥匙忘记带在身上,他妹妹久存好奇心,便用钥匙偷偷地把仓门打开。不料仓内的纸人纸马一下就活了,轰的一声涌出仓门,腾空起飞,向纸钱界方向飞去。摘菜回来的李万王见大势不好,纵身跳上纸钱界,单膝跪在一块巨石上,拈弓搭箭,想把纸人纸马收回来,一箭射去,只见纸人纸马纷纷落到龙普村的梯田里,而那支箭却一直飞到皇帝老子金銮殿,扎在了殿柱子上,把个金銮殿都震动了。正在上朝的皇帝大吃一惊,令立即缉拿凶犯。层层追查,终于在纸钱界将李万王诛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则将纸钱界更名纸鹊界,将纸人纸马散落的地方命名为散客纸。

  21世纪第一个春天,有学者来此调查采访,认为紫色是最吉祥的颜色,新化方言,纸、紫同音都念“z?”,于是撰文时,便将“纸”改为了“紫”,取“紫鹊高飞”,“紫气东来”之意,得到大家认可。一字之别,其意则迥然不同。自此,紫鹊界时来运转,阳光灿烂,迎来了新世纪的春天。

  2、梯田灌溉奇观

  据考察分析,蓄水之库是森林、土壤和田块。紫鹊界山顶森林茂盛,植被丰厚,纳雨纳水条件好;山体为花岗岩,其岩底坚实、少裂隙,恰似池塘不透水之底板;其地表为沙壤土,吸水性能好。土壤吸收雨水,又均匀均时渗出,形成优良的蓄水保水系统工程。据观察,日降雨50-60mm,雨滴落地即入土,全部为本土所吸收,无坡面漫流。该地每立方米土壤储水量可达0.2-0.4m3。一亩地按表层土1m计,大约可储水100-200多立方米。紫鹊界115平方公里土壤至少可储水1000-1500万立方米,加上紫鹊界属亚热带,年平均降雨量1600mm,比当地平原丘陵区约多200mm,可使农田有充足的水源。紫鹊界创造的这种植物、土壤、田块综合储水保水工程,无疑是世界特殊而优良的保水工程。

  此外,紫鹊界的人民建筑梯田很重科学,他们利用该地区地形地质土壤特征,因地制宜,修建梯田,灵巧地镶于山坡,巧引巧灌渗泉流水。她以山坡上众多的渗水为灌溉源头,每处小水源有一个小灌溉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土壤孔隙、岩石裂隙、微型水沟和田块组成,输水流畅。漫山遍坡的梯田由无数的灌溉群块组成。每丘梯田的长度、宽度,每梯级的高差都因势而宜,田块宽一般为1-3m,高程差一般为1-1.5m,利于稳定和保水;每组灌溉系统的大小以渗泉水量多少和地形坡势而定,使其水源充足,而雨多又无急流,细做田埂,精心管理,确保梯田水土不流失。此外,低矮山岗顶上梯田的灌溉,则用竹管或塑管埋于土壤中,从高处引水,形成地下小倒空气管;还有就是利用山涧溪水的高差,在高处将溪水拦入倚山开挖的沟渠,逐级灌溉梯田。其梯田设置之科学,灌溉系统设置之巧妙,堪称世界灌溉工程奇迹。

  3、百牛凼

  百牛凼位于水车镇最高峰风车巷北坡与奉家镇的接界处,海拔1600米,在众山之中,有一处面积达数百亩的奇特地貌,这里突兀一百个小山包,高的十几米,矮的仅几米,起起伏伏,苑若一盘棋局。尤为神奇的是,在这些山包沟壑间,涌出一股股清泉,在山与山之间,酿成一个个小湖,碧波荡漾,然后又汇成小溪,向奉家山方向流去。如果登上土地坳,俯瞰百牛凼,尤如一百头仙牛,嬉戏于水中,山泉涌动的水面,卷起阵阵涟漪,波光粼粼,一座座青山倒映水中,在光影中流动,人在其间,就恍惚在仙境之中,成了不思凡间烟火的牧童!传说百牛凼中有一只仙牛,突然心血来潮,想换个地方尝尝鲜,乘土地公公和看守百牛的神虎大意之时,趁机出走。土地公公发觉后,立即派神虎追寻。神虎追到白水村的野牛塘,仙牛眼见神虎追到,仓促地从一块巨石上腾空而起,神虎赶到,亦从这块石上飞身上天,两只神兽不知去向,只是在这块石头上留下了它们的脚印。人们便将野牛塘改名为“牛上天”,并在旁边修一茶亭供人观赏。久而久之,口口相传,牛上天叫成了牛牯天。而今,百牛凼就只剩下九十九只仙牛,九十九个山包。百牛凼这个人间仙境及它的美丽传说永远地为人们所向往。

  4、千年古樟

  紫鹊界东麓有楼下村,因村后田土如楼梯而得名。村里有一棵樟树,为罗姓始迁祖罗彦一于后唐年间所植。几百年后,樟树长成参天大树,高28米,冠如华盖,树围7.5米,树干四米高处,有一明显空洞,经长年腐叶尘土的堆积,又从腹中长出一棵碗口粗的幼树,形成树中树奇观。更令人神奇的是,樟树具有人之灵性,与国事农事息息相联,国盛它兴,国难它枯,丰年树茂,灾年萎容。历经千年,生生死死。当地老人介绍,抗日战争中,这棵树有盆口大粗枝突然折断,殷红的樟汁如鲜血般洒向沧溪河中,随即整个树就枯萎了。三年之后,抗战胜利,这树忽又起死回生,依然葱绿如故。村民惊叹不己,称之为神树。村民们说,这是老祖宗的造化。自此,把樟树当作神灵一样敬奉。当地百姓乃至隆回、溆浦的信人,纷纷把家里的小孩“寄托”予这棵树,以得到树神的庇护。每当初一、十五,这里香烟萦绕,鞭炮声声。有信人为神樟撰祭文日:“万物有灵,乃天地之造化;千年古樟,得土地之菁华;六爻清净,挹紫鹊之清流;四季葱茏,钟山川之灵秀;昭南穆北,受香烟于千秋;春露秋霜,护黎民于百代”云云。

  千年古樟周边还有“沧溪庙”、“四香书屋”、“响鼓亭”、“报恩寺”、“继德亭”等人文景点,除继德亭尚存外,其余只留遗址,现当地百姓积极捐资鸠工,正在恢复之中。

  5、龙王潭

  在龙湘村与正龙村接壤之处,有龙王潭。相传明嘉庆年间,有商人途经此地,见深潭中金光闪烁,潭水翻腾,原来潭中一条水桶粗的巨龙在潭中嬉戏,商人见此吉兆,洪运亨通,财源广进,即将潭取名龙王潭,并在潭旁建龙王庙。

  龙王潭上下有三潭,潭水深不可测,呈墨绿色,潭与潭之间有瀑布相连,中潭左侧天生一仙人桥,人可通过此桥进入上潭,亦可作跳水的跳台。仙人桥造型奇特,长约3米,宽0.5米不等,桥下潭水清幽幽,明晃晃,倩影若静若动。河床由整块巨石组成,流水在河床上形成的曲线十分动人。中潭与下潭之间的瀑布,宽约8米,高3米,呈流线形飞泻而下。然后,水又通过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匆匆向下游流去。

  有风水先生在龙王潭名称的点化下,将潭之南岸的山脉取名雄龙,即今正龙村,北岸的山脉取名雌龙即今金龙村,龙王潭被两龙镶嵌其中,就有了今天的龙湘村。

  龙王潭周边还有不少景点,如蟾宫桥、龟石洲、帽子石、吊石崖、狗座石、项氏仙娘庙等。

  6、古“桃花源”原型地

  与紫鹊界毗邻的奉家镇下团村,经专家考证,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地,并为许多学界人士认可。这里曾是瑶人聚居的地方,村里绝大多数为奉姓人,相传是季昌的后裔,又说是南宋邵州招讨使奉朝瑞的后裔。居住在这里的瑶人,在宋、明王朝的逼迫之下转为汉族。下团村民风淳古,风俗依然,不少老人还能讲瑶语、唱瑶歌,生产生活中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瑶族文化特质,其干栏式板屋特具风韵。此外还有百米瀑布,神秘洞穴和中峒梅山寺等景观。

  7、气象景观

  紫鹊界地处雪峰山中部,是湘中丘地向湘西山地的过渡地带,相对雨水较多,年降雨量比湘中多200毫米,加之植被丰富和花岗岩地壳的不渗水性,使这里的地表水十分丰富,空气湿度相对较高,这独特的地理条件,使紫鹊界一带的气象景观终年变幻莫测,壮丽而婀娜,神奇而缥渺。春天的清晨,薄雾如纱,笼罩着大地,笼罩着梯田,与散居于梯田之间幢幢板屋冒出的炊烟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景观。当晨雾散去,阳光洒在千万亩梯田的水面上,如同千万面银镜,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与山花、金银花交织在一起,那么淡雅、柔和、清新而又热烈;夏季,往往一阵山风吹来,立即卷起阵阵山雨,那雨溅在洒热的水面上,立即蒸腾出大量白雾,笼罩着大地。山雨一停,那雾气又随着山风在梯田上飘荡,然后上升到天空变成一朵朵白云。这时,紫鹊界又是阳光普照,一目千里。紫鹊界溪流多,水气足,一年之间至少有l/3的早晨,会在山丘沟壑中形成大片云海,茫茫云海中,一座座山峰犹如一叶叶小舟一动不动,云雾如白色丝带般缭绕在一座座山峦青黛之中,宛转悠扬,恰似人间仙境。不一会,太阳从远方的山丫中露出笑脸,立即给云雾抹上了一层红色,随着太阳的上升,万道金光给梯田又披上金色的盛装,灿烂辉煌,刹时,云海越聚越多,那山和雾也随之活动起来,在阳光下翻腾奔涌,在群山之间流动,其形态和色彩瞬息万变,幻变无穷。冬天,紫鹊界时不时降下一场大雪,漫山遍野,山舞银蛇,分外妖娆。而在梯田之间的流水垸口,留下条条冰柱,座座冰崖,一个个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8、溪河景观

  紫鹊界季风气候明显,雨水相当丰富,年均降雨达1700mm。同时,植被覆盖良好,森林面积大,蓄水性能好,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境内往东南方向的山溪有20来条,汇成锡溪流入大洋江进资江;往西北的山溪9条,汇成渠江注入资江。山溪总长达120公里。山溪河水四季不枯竭,为发展山区小水电创造了良好条件,现有乡、村小水电站10多座,总装机容量达7780kw。使这里的每一座山村,都用上了电。除此而外,所有田亩全部是自流灌溉,所有农舍的饮用水全部使用自流山泉。山溪两岸自然风光亦如诗如画,景点不胜枚举。

(二)梅山龙宫景区

  梅山龙宫风景区,位于油溪乡资水西岸的高桥村。东到新白公路,西南以黄茅栗山、东方红园艺场南面山的山脊线为界,北至青实山的山脊线,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区内地貌为两山夹一谷(藏龙谷),两水抱一湾(盘龙湾),山水连一洞(梅山龙宫,又名藏兵洞)。景观空间由水阔景远一谷静封闭一洞穴通幽一豁然开朗,极富情趣。在青山凝翠,碧水映蓝之间,岩溶洞穴立体交叉,水陆景观色彩纷呈,堪称湖南境内佳洞之一。是集溶洞探险、游山揽胜、闲情戏水、农业观光、宗教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风景区。

  相传黄帝登熊山,将灵毓葱笼的九龙峰点化成九条青龙,沿九股清泉游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龙池。九条青龙游入资水,被梅山汕溪石竹湾的的气所吸引,高兴得在水中游、洞中舞,久久不愿离去,一住就是几千年。新化古称梅山,后人便把这个岩洞叫做梅山龙宫。

  洞道现已探明长度2876米,已开发的洞内面积58600平方米,其中地下河长466米。梅山龙宫为层楼空间结构,洞体造型奇特,组合多样,水陆皆备,共有九层洞穴,上万个溶洞,洞体安全可靠。专家考证,此洞已经过50万年的洞体本身自然平衡调整,洞顶已达到力学强度可靠的厚层岩石部位。同时洞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

  洞府分为龙宫迎宾、碧水莲宫、开天辟地、天宫仙苑、梅山风情、龙凤呈祥六大景群。洞内景观丰富多彩,绝世景观举不胜举,既有大量姿态各异的流石景观;又有美不胜收的石笋、石钟乳景观;还有千变万化的断面形态和蚀余小形态景观。更有四大世界溶洞景观之绝:高达80米的层楼空间结构的洞府云天绝世景观,规模宏大、惟妙惟肖的哪吒出世绝世景观,由毛细管力作用而成的形似雾淞的白色非重力水沉积物绝世景观,妙不可言、举世无双的水中金山绝世景观。

  2003年第九届全国洞穴研究会的与会专家认定梅山龙宫的自然资源在全国是首屈一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原所长、全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认为梅山龙宫溶洞景观是“湖南第一、国内一流、世界先进”。2003年CCTV十大经济人物、全国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游览梅山龙宫后感慨道:“游遍天下奇洞,梅山龙宫堪称一绝”。2004年3月31日贺同新副省长在视察梅山龙宫后发出了“梅山龙宫,挡不住的诱惑”的感叹,并为梅山龙宫题词“神奇、神韵、神往”。老领导刘正游玩梅山龙宫后,挥毫题下“中国一流,神州稀有”。省旅游学会会长游碧竹视察梅山龙宫时题写了“梅山龙宫天下甲”。国家旅游局顾问卢存岳教授称赞梅山龙宫是“亚洲最美丽的地质博物园”。

  梅山龙宫洞内有六大景群,100余处景点,景点各有特色,兹选撷几个。

  1、孔子游学

  形象生动的孔子游学景观:一个身穿长衫的老人,面容慈祥,背着行囊,怀中还抱着一个书童,在灯光下显得栩栩如生,那不是孔夫子是谁啊?孔夫子面带微笑,徐徐飘来,对书童说: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朴,梅山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就留在这里不走了!据专家考证,这样和真人同等大小、表情生动、细节逼真、形象传神的景观在世界溶洞中是极为罕见的。它也是梅山龙宫的标志景观之一。

  2、碧水莲宫

  碧水莲宫是梅山龙宫的一条地下河,全长466米,乘游艇漫游其间,只见河道狭窄弯曲,变化多端。两岸怪石,峥嵘突牙,列列群峰,郁郁多华。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旗、石幔等景观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更有硕大的莲花宝殿,它似倒挂莲花,脉络清楚,水流如幕,令人叹为叹止。

  3、哪吒出世

  哪吒出世景观是梅山龙宫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世界溶洞自然景观四绝之一,它由一个从中裂开的巨大的天然钟乳石莲、一叶剥落的花瓣以及带有红色血团的哪吒肉身组成,天然钟乳石莲似乎可分可合,在灯光的映衬下,再加上自然的雾气,形象逼真,带你到那神秘的远古时代。据专家考证、这么巨大的天然钟乳石莲从中自然裂开,又有剥落的花瓣,那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4、水中金山

  水中金山景点是梅山龙宫最美丽、最动人的景点。她气势磅礴的规模、妙不可言的美、举世无双的奇、妩媚多姿的秀、意味无穷的韵是你无法想象的。她既有粗犷、伟岸的雄性美,又有婉约、秀雅的雌性美。景点顶部有数百万根洁白无暇、美妙绝伦的鹅管和姿态各异、层次分明的钟乳石。而底端是一巧妙天成的瑶池,池面面积368平方米,池底水平如镜,池的一侧是一座自然形成的拦水坝,拦水坝高约一米,曲线优美,纹理清晰,令人惊叹。更绝的是,鹅管和钟乳石倒映在水中,上下映照、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座五光十色的巨大金山,光芒四射、龙鳞点点。她离奇多变的光影、五彩缤纷的颜色、千姿百态的形状、加上水滴池面、洞中的天籁之音,形成了神秘之境让你感到扑朔迷离,如在梦中、疑是天堂。当您走近她时,就体会到什么是人间仙境,什么是沧海桑田;当您聆听她时,就知道什么是余音绕梁,什么是仙乐飘飘。那感觉、那韵味岂是语言能描述出来的。

  5、天宫雾淞

  它像雨像雾又像风,细如牛毛,生长无规则,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溶洞中绝无仅有的。溶洞专家说,这种沉积物,它不是由地心重力作用形成,而是毛细管力作用所形成的。

  6、宝中宝


  宝中宝景观是梅山龙宫最精巧、最秀丽的景点,她尽显女性的温柔之美。整个景点约6米高,被一个罕见的薄薄的泥沙所形成的古河床断面分出成上、下两层。古河床上层既有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又有酷似宝塔的石笋;还有半透明的、脉络清晰的石幔。它们在五颜六色的灯光映衬下,显得星光灿烂、富丽堂皇、异常精美。而古河床的下层表面悬挂着细如牛毛、洁白无暇的大面积细小鹅管。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有几根柱子支撑着断面,而柱子表面又清晰可见流水冲刷留下的痕迹。整个景点好像就是一个装饰豪华、巧夺天工的仿古亭子。

(三)溪漂流景区

  油溪为资江在县城第二大支流,以溪水清亮如油而得名,位于新化县北就资江东岸,源出涟源市交老岭,在油溪乡油溪村注入资江,全长67公里,集雨面积719平方公里,坡降4.2‰,落差281米,年平均流量16.84立米米/秒。由于水量丰富、落差大,现在其上游修筑了“车田江水库”及其配套工程,解决了新化县河东6个乡镇的农田水利灌溉问题;中游修建梯级电站五座。

  油溪河幽深,源头是山,出口仍是山,上游是峡,下游还是峡,平滩是谷,险滩是深谷,沿河两岸青山高耸、绿树蔽日、危崖刺天、峭壁如削、河床幽曲、神秘莫测,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悬崖石岭高达数百个,一个接一个、一湾套一湾,珍珠项链般串在油溪河上,有的伟岸厚重、有的挺拔入云、有的延伸起伏、有的婀娜多姿。主要有月光岩、星子岩、金子岩、红岩、青岩、横岩、雄狮岩、猩猩岩、笋芽岩、剑龙岩、穿门峡、虎门峡、将军峡、仙人峡等。?油溪两岸风景秀美,满山茶园,遍地竹林,苍翠欲滴,四季如春;轻流潺潺,竹回路转,清凉逼人,妙趣横生;这里的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油溪河水质清亮如油,沿河无一例工厂,两崖林木葱茏,石山岿然。井眼口泉水让人们感受到夏日的清凉,青龙寺这个人们朝拜的宗教圣地增添了整个景区的神秘色彩,青龙风雨桥的古老,双桥拱映的美丽传说,清澈的河水,两岸绵延起伏的青山,周围的农田和错落有致的村舍等等,山、水、田园、村舍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风景画。

(四)资江风光带

资江源出广西资源县境,与漓水同源,以“清”著名。从冷水江市入新化县界,又名茱萸江,是古梅山文化的母亲河,资水贯穿中部,将全县分为东北与西南两部分,流经石冲口、桑梓、上梅、游家、曹家、油溪、白溪、琅瑭、荣华等9个乡镇,境内河段长91公里,落差26米,湾多滩急。资水在境内主要支流有大洋江、油溪、朱溪、梅溪、渠江。集雨面积311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153.95米,最高水位175.44米,最低水位155.79米。1959年平均流量37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40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0立方米/秒。1961年拓溪水电站修建之后,境内蓄水面积达14.99万亩,占整个水库蓄水面积的60.2%,水域面积110平方公里,两岸最大宽度1.27公里,平均0.56公里,库岸线长630公里。使境内资水由湍急的山区河流型演变成湖泊似的人工河川型,库区江山易貌,风光再秀。

资水沿岸,天子山、五狮山,仙鹤岩、石六山、紫云奄、苏湖观音望月等八大景观,风光如画,山水相依,天水一色,集山之雄、水之秀、泉之灵、洞之幽于百里库区之内,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是大自然造化湘中的一大手笔、一大杰作。

人文景观

(一)紫鹊界梯田景区

  1、梯田

  紫鹊界,海拔1236米,属雪峰山中部的奉家山体系。就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可谓无山不有田,重重叠叠、起起伏伏、弯弯曲曲、巍巍壮观。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集中于水车镇紫鹊界周边的梯田达13平方公里以上,主要分布于楼下、白水、龙普、石丰、金龙、老庄、龙湘、正龙、金竹、白源、柳双、长石、石禾、直乐等村。紫鹊界梯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形态之美,在全国都很罕见,人称“梯田王国”。

  ①龙普、石丰梯田

  龙普、石丰梯田披挂在或陡或缓或大或小的山坡上,层层叠叠横躺于天地间,片片相连数千亩,梯梯相垒几百台,高高低低,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顶垂挂下来直抵山脚,以磅礴而孤傲的气势展示着自己博大的胸怀。龙普梯田景观分两部分,东部一组、八组的梯田,从高山上往南远眺,只见梯田密布于山山岭岭之间,气势磅礴,曲线婀娜,巍巍壮观。尤其是清晨,阳光洒满田畴,面与线显得更加突出,点缀于田园阡陌间的座座板屋,炊烟袅袅,融入薄薄轻纱晨雾之中,营造出一种近处清楚,远处朦胧的意境。水奉公路在这片梯田中盘旋,似山舞银蛇,美不胜收。

  西部的瑶人冲梯田,过去是瑶人居住的村落,现在高山上仍留有两处瑶人岩屋和堆砌石屋遗址。瑶人冲梯田两条山脊一个凼,形成一个“凹”字,西端的山梁,从山底一直延伸到山顶,多达200余级,似一座铁塔,记述着瑶人开凿梯田的丰功伟绩。

  石丰梯田从灵公庙往下看,则是另一番景象,梯田盘绕于座座小山之上,尤如众星捧月。若继续往西前行即到黄鸡岭,再回过头看石丰梯田,其形状其壮美更让游人赞叹不已,而黄鸡岭300亩贡粮田,老庄梯田、龙湘梯田又无限地沿着山势延伸。

  龙普梯田、石丰梯田南临锡溪河,一年四季有60日以上可看到雾气或者骤雨后形成的大片云海,其云雾在山黛之间流动,在梯田之中飘缈,如临仙境。特别在这里看日出,天边的朝霞与地面的白雾交相辉映,其色彩瞬息万变,幻化无穷,可谓天下奇观。

  ②长石梯田

  梯田漫山遍梁,层层重叠,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是一片清净如鳞的波纹;近看阡陌纵横,仰观梯田整齐如登天云梯,俯视水面闪亮,田梗蜿蜒曲折,如泼墨山水画。四时的景色变换,春播稻身如绿玉,秋收稻谷以堆金。饮一山清韵,餐一山的秀色。山的青,满是峥嵘雄伟;峰之黛,尽是奇异飘逸。烟霭淡淡,峰峦隐隐,丘壑山水,精琢鎏云。云雾和彩霞在梯田上穿梭,阳光和雨露在梯田外徘徊,季节和庄稼在梯田里更新,农民和耕牛在梯田中劳作,山泉和时光在梯田间潺流,梯田就这样在不变的空间变化着永恒的生命,展现着自己最奇丽的壮美。长石梯田是紫鹊界最壮阔,层次最丰富,形态最美观的梯田。

  ③白水梯田

  梯田顺着山势弯曲或凹或凸、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明或暗,有的如弯月成叠,直至苍穹;有的如长蛇狂奔,满山遍野,一条条蜿蜒的田埂,曲折有韵,仿佛在神仙的画笔下隐隐而出,绘成变幻的弧线。梯田一年四季有云海相伴,而云海中时隐时现的梯田、村寨,从层层梯田中隐隐约约传来的牛哞、鸡鸣、狗吠声、农妇呼儿唤女和稚童银铃般的欢笑声,更给这些时隐时现的梯田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云海梯田村寨相连,构成人间一幅摸不着、猜不透、望在眼里、梦在脑中的无限风光。

  ④金龙梯田

  从来时坳至丫髻寨之间,连续有12道山梁,起起伏伏,弯弯曲曲,而就在这山梁上开凿出几千亩梯田。宛若12条金龙,争相竞越,直撺山巅。每当下午时分,侧逆光洒在梯田的水面上,当阳的亮面与背光的暗面,将梯田清晰地映入眼帘,尤其感觉出梯田的伟岸。傍晚阳光在西边的晚霞中透过,无数光柱从红霞中倾泻下来,与梯田融汇成无与伦比的奇观。

  紫鹊界梯田审美、艺术价值极高,人们无论登上紫鹊界的哪个山巅,随便往哪个方向望去,只见梯田阡陌纵横,线条流畅,连绵起伏,流水潺潺,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和文化美,而且紫鹊界梯田四季景观变幻莫测,异彩纷呈。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直挂山麓;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绿浪,波涌天涯;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砌入云霄;隆冬,雪兆丰年,似环环白玉,山舞银蛇。紫鹊界雨水多,湿度大,一年四季可在锡溪河一带形成大片云海。此时,到紫鹊界观云海,看日出,是难得的艺术享受。紫鹊界梯田随着山势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小山如螺,大山似塔,风格各异。龙普梯田幽深壮阔,石丰梯田千姿万态,白水梯田婉转灵秀,正龙梯田挺拔俊美,长石梯田空朦飘逸,金龙梯田陡峭雄伟,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在紫鹊界山山岭岭的田园阡陌之间,人们依照世代相传相宜相克的传统,择时择地建立起一座座干栏式板屋,在院落周围,栽种上风水林木,这些板屋和风水树,点缀在千山万岭的梯田之间,不时升起缕缕炊烟,鸡鸣狗吠声、细润的流水声与天籁之声交织在一起,天人合一,美不胜收。

  紫鹊界梯田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紫鹊界不到数公里的龙溪村出土了三把磨制石矛,专家初步鉴定为新石器晚期之物,秦汉时这里人类活动已有文字记载。经专家考证,紫鹊界梯田初垦于秦汉,形成发展于宋、明,至少有2000年历史,它是湖南一万年稻作文化的标志性遗存。苗、瑶民族(即“梅山蛮夷”即“莫徭”)是紫鹊界梯田的始创者,也是多民族上百代先民的劳动结晶。

  二是面积广大。紫鹊界梯田分布于雪峰山脉奉家山体系的崇山峻岭之中,可谓无山不有田。总面积近5500多公顷,集中于紫鹊界周边的梯田达1300公顷以上。

  三是坡度陡峻。紫鹊界梯田坡度一般在30度左右,陡的达到50度以上,依山盘绕,线条自然流畅,视野开阔。

  四是天然的灌溉系统。紫鹊界属于基岩裂隙水,四季常流不息。这么大面积的梯田,没有一口山塘,这神奇的天然灌溉系统,可称为天下奇观。

  五是环境优美。紫鹊界植被覆盖良好,它和各式各样的板屋点缀在山山岭岭的梯田之间,形成独特的景观。这里空气新鲜,如同天然氧吧,气候温和,四季鸟语花香,流水潺潺,而且景观四季变幻无穷,常年可形成大片云海,壮丽无比,是开发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

  2、白旗峰

  白旗峰,原名石龙山,海拔1465米。群山环抱,山势逶迤,前屏两洲(湖洲、高洲)两印(土地印、山垴印),后障旗锣蓝伞,左傍鹦鹉卸花,右蹁仙鹤起舞,晴空眺望,群峦叠翠,四面风光,尽收眼底。

  瑶人信佛,于宋元丰初,建观音阁佛殿于斯。

  明永乐12年(1414),有罗普通、罗普道俩兄弟从小学艺武当山,至九十岁辞师返籍,行前用白毛巾为真武祖师金身洗尘,巾留祖手中以铭志。返乡后,遥望此峰有白旗飘扬,即登峰看个究竟,原来,替祖师洗尘之巾却挂在了古银杏树的枝丫之上。俩兄弟就筑祖师殿于观音殿旁,称祖师殿,其峰改名白旗峰。殿石柱上勒联两首,日:“白马行空,威显祖师济世;旗幡扬殿,恩沾百姓消灾”,“祖德敷天下,师道鉴古今”。自此,祖师殿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清乾隆年间,有37世僧普佰,字彩彩,率众在此修行,香火旺盛,有“日进碎银二升”之誉。彩彩即在殿前修五尺宽石板大道700余米,240余级,并自建墓庐一座,直径11米,高2.5米,内建墓室,券弧拱,前有石门,高1.2米,宽0.9米,门楣镌“弥无不夜”四字,墓顶有围栏,呈椅状,中央建三层石塔,高2米许,镌有“彩彩和尚墓”字样,彩彩和尚乾隆38年(1773)去世,其徒勒碑,并将遗体安葬在墓室石棺内,棺上盖有琉璃瓦,呈宫殿状,外用整石封门。可惜文革中棺木被毁,仅存石床。彩彩和尚墓是娄底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尚塔墓。

  另据历史和民间记载:明正德3年,李再万聚瑶民起义,领500精兵,在白旗峰祖师殿祭旗,战争持续70多年;清道光年间又有肖益光聚众起义,亦以白旗峰,扯旗寨为驻地。

  祖师殿于明万历14年、清嘉庆25年,光绪6年几经修整,2001年当地村民募捐10万金重修,石墙、屋檐盖琉璃瓦,并恢复观音殿于旁,全木质结构。观音殿前有一奇石,称“镇殿神龟”,龟身约8米,龟背逐步窿起1米多高,背上纹理与真龟毫无异样,其头微微翘起,欲爬出水中之状,栩栩如生。游人来此,争相与神龟合影留念。3、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位于新化县水车镇上溪村,始建于清道光丁亥年(1828年),因故地卑湿,梁柱腐朽,于民国12年(1923年)异地重修于此。

  该祠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为“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368平方米,建筑面积2166平方米,依次为戏楼、正殿、两侧厢房、中间为长方形天井。正门牌楼八柱三门斗拱重檐歇山顶。牌楼正中为清代直隶制台杨世福手书的“杨氏宗祠”横匾,两侧有抱鼓石座和杨世福书写“环青堂甘泉记”石碑等,祠内珍藏有匾额、柱联、花轿和精美的镂空“双龙戏珠云龙图”工艺木雕。宗祠梁、枋、门窗及墙壁上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雕塑和壁画图案十分丰富,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准,整个宗祠为我县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2004年公布为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

  4、龙藻园

  大革命时期汹涌澎湃的农民运动,造就了无数英雄,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紫鹊界不仅以其梯田风光著称于世,同时也是一个革命圣地。

  1926年8月,在奉家村潮水庵成立了新化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促进了新化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先后有10人被捕,坚强不屈,无一叛变自首。被称为“农运老总”的邹序龙、汉口农民局局长邹石安、锡溪农协会员罗爱棠、湘中地下党领导人邹新藻等四人先后慷慨就义,英勇牺牲。

  现在紫鹊界,农运遗址犹存,为标秉烈士的丰功伟绩,激励启迪后人,由邹光忠等60多名各界人士倡议之下,在锡溪村平地界(山名)建“龙藻园”,以慰英灵。募捐20万元,于2003年在山顶建烈士塔,塔高17米,四方形呈锥状,像一把利剑直插苍穹,象征着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正面精工雕刻有“邹序龙、邹新藻烈士浩气千秋”12个鎏红大字,塔座镌刻着烈士的生平事迹;塔四周石砌台座,面积204平方米,并围有麻石围栏,使烈士塔显得十分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烈士塔后有邹序龙、邹新藻烈士墓,山腰建“怀忠亭”,山脚建“龙藻园牌楼”。

  与此相关的景点还有锡溪农民协会旧址、同文学校旧址、罗爱棠烈士墓等。

  5、正龙民居

  正龙村的主要姓氏是袁姓、奉姓、罗姓、杨姓,其居所始终保持沿袭几千年的干栏式建筑风格。集中大湾里附近的民居达200余栋,远看似乎很集中,密密麻麻,近看时每栋各为独立的小院落,有足够的空间,作菜园,植有果木、风水树等。正龙民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栋民居的朝向各不相同。正龙人建房,必请风水先生测风水,既从“三合”,即与天、地、人相合;又从“禄马贵人”,即合主家俸禄,合主家气运。也就是说,一择宅基地,二定建宅时间,三定房屋朝向,而这些又与宅主人和其家人的生庚八字密切相关,不可与五行相冲相克,必须与房主人相生相宜,方能确保人丁安康,六畜兴旺。

  正龙村人勤劳智慧,数百年来继承和发扬苗、瑶民族的传统,将四周铁桶般高耸入云的梯田,经营得火红火旺,成就了今天的繁荣兴旺景象。而锡溪河的巨石,经河水经年冲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6、瑶人遗址

  紫鹊界一带曾是瑶人聚居的地方,至今留下的地名有瑶人冲、瑶人凼、瑶人村、瑶人屋场、瑶人街等。紫鹊界东北向不远处,有一山名“救崽界”,传说这里有48座瑶人屋,数名学者和文物部门在当地老百姓的带领下,对瑶人屋遗址进行了实地勘查。该遗址位于救崽界北坡海拔1200米的山窝里,现仅存一道道石墙,屋面已荡然无存,石墙一般有1米厚以上,无灰浆灌缝,自然堆砌,从形制看,一般二至三间为一组,分卧室、起居室,有的还有人禽畜之圈,显然是一个家庭的独立居所。瑶人屋有门洞,但无窗牖,起居室内有石块砌成的烤火灰坑。实地发掘出一些碎瓷片、铁锅片、铁镰等物,经鉴定为清末时期物品,证明这时仍有瑶人在此居住。

(二)梅山龙宫景区

  1、半岭亭

  实竹村境内半岭亭,是清代县人伍翰林之家乡,扼横阳通白溪“陶瓷之路”的要塞,亭畔山茶,悠悠可爱。人息亭中远眺,群峰逶迤,万木参天,披云霞而纳清风,鞭雷霆而骑日月,北望陶都,南观资水,风景四季宜人。

  2、青龙陶瓷

  梅产工艺世代相传。产品除供应梅山本土外,还水运益阳。古老的龙窑山陶土资源丰富,质量上乘。民间就地取材,用以烧制缸、坛、瓮、罐等传统手工艺品,远销益阳、岳阳、汉口等地。早在宋代,当地民间就有“半年不烧窑,全家老少愁”之说。

(三)油溪漂流景区

  1、车田江水库

  车田江水利工程是新化县一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坝高68.5米,库容12750万立方米,修三级干渠16条共197.5公里,建渡槽11座,倒虹吸管26条,隧洞25处,共计长度17083米,建电灌站65处,总装机2221千瓦,水库下游兴建两座电站,年发电量1100万千瓦小时,修建了35千伏变电站,架设35KV高压线3条37.8公里,10KV线路4条42公里,解决了新化县河东6个乡镇的用电和灌溉问题。同时,从水库到县城沿途的水利配套工程,组成一道道靓丽的人文景观,使游人得到美的享受和发自心灵的人定胜天的慨叹!

  正是:一代愚公创大业,亿方碧水泽斯民。

  2、龙潭桥

  新化县温塘的四维村与田坪镇的龙潭村以油溪河为界,坡陡流急,两岸交往靠河中数十个跳石为径,跳石高低不平,宽窄不一,加之流水奔腾,大人过河都须有一身胆量,童叟只能望河兴叹!清咸丰八年(1858),当地“三潭、五村”村民及乡坤,捐资修建了龙潭桥。该桥为石墩悬臂式木廊风雨桥,四墩二十扇,全长约50米,宽5米,桥身用巨木层垒搭接,桥廊重檐歇山顶,置有板凳供人歇息,正中建四角攒尖顶阁楼,置神龛和修建石碑,两端亦建庑殿顶阁楼各一个,使桥在造型上别具一格。各扇主梁均记载有修桥主事人名和修建年月。西端有5米宽石梯22级。东端原立有石碑数枚,文革中被人推入桥下深潭之中。该桥是我市现今保存最长的风雨桥。1994年7月,新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冬,四维、龙潭两村党支部为首,发动周边群众捐资两万余元,投工数百个,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按原样将桥整修一新。2001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青龙桥

  青龙风雨桥位于座石乡的杨洪岩,两峰对峙如壁,宽数十丈,溪湍流急,声咽危石,险象环生,是下通安邑,上达新邵衡湘必经之地,故“肩者、舆者、往来者络绎不绝”。明崇祯年间,乡先辈建两弓石桥于斯,以岩志名,曰杨洪岩桥,后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嘉庆十八年(1813)两次维修,碑记犹存。道光戊申(1848)夏秋之交,风雨连旬,上流水涨为殃,竟将桥冲垮。光绪丙戍年(1886)有康石堂、刘助绪两君为首复修,利用原中流砥柱和两岸石址,增高数丈,建长亭风雨桥,从丙戊(1886)冬月起工,到已丑(1889)年告竣,历时三年,耗缗钱四千有零。

  该桥长约50米,料石砌墩,巨木搭梁,横厚木板为桥面,上建24扇4柱3瓜木构架,两旁置长板凳供人歇息。重檐覆以鸳鸯小青瓦,两端为8翘角牌楼,造型独特、新颖别致。桥右岸有青古龙寺,是境内最漂亮的风雨长桥和游息胜地。

  4、双桥拱映

  中油溪有一座石拱桥,曰油溪石拱桥。油溪从车田江水库奔腾而下,穿流于崇山峻岭之间,到晨光这个地方,仍滩险流急,截断了新化通往安化的交通要道。乾隆十二年(1748年),当地民众在此修建了这座石拱桥。该桥全用巨石砌成,独拱,长53.3米,宽8米,高20米。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只有一个墩,另一端直接建在悬崖上,石栏两边有石狮对峙,整个桥身均被藤叶缠绕,一年四季青翠欲滴,河水咆哮轰鸣,一动一静,更显威武雄壮。1979年新安公路过此,该桥辟为公路桥,人来车往,经历250余年仍巍然如山,完损无缺,其坚固程度实为罕见,足见建筑之精妙。1981年,该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又在其下游不远处修建一座公路桥,两桥一高一低、一长一短、一今一古,对映成趣。

(四)资江风光带

  1、千年古城

  新化古为梅山地,蛮夷所踞,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采纳蔡煜所奏,委章以怀柔之策,檄入蛮境,诏纳、开复梅山,并建邑置吏,以上梅山置新化县,谓“王化之一新也”。

  县城始建于白溪白石坪(现白溪镇何思村,遗址尚存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绍圣年间(1094—1098),迁于现址。县城街道为十字型;到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街道拓展为四街九巷,以十字街为中心,街巷名为:东门街、东升街、西门街、毕家巷、学门前巷、毛家巷、居士巷、安家巷、戴家巷、宿三巷、仁贤巷等。清康熙十二年(1673)以后,又陆续修建向东街、井头街、青石街、永兴街,街宽仅2.5—3米,泥土路面。民国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938—1939),对东正街、县正街、西正街、青石街、向化街、永兴街等进行全面整修,各后退五尺,街道扩宽为6.5米,街总长达2257米,路面用青石板砌成龟背形,两旁设下水道,整齐划一,雨止路干。为当时全省第一流县城。

  县治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始建土城垣。明正德十四年(1519),改修石城墙2500余米,高3.3米,厚4米,垛口1000余个,东南西北设城门,名曰通济、薰和、永隆、拱辰,城门上建楼,左右有营房。以后,在明崇祯、清顺治、康熙、道光年间,曾多次整修。道光二十年(1840),南门外一场大火,烧毁了水晶阁,城垣石壁亦遭损坏,县人捐银16000余两,重修了水晶阁,并将石城垣补列整齐,加高到8米,增建女墙垛口720个,四门增设炮台。到民国年间,城垣已破败不堪,县政府下令拆除城墙,其石料用于铺设街道,城垣旧址改建为环城路。1950年,残存的南城门石拱亦被拆除。至此,历时587年的古城墙消失无存。?城内原多古迹,最早的有承熙寺,尔后相继建立城隍庙、火神庙、江神庙、文庙、水晶阁、慧龙庵、濂溪书院、梅溪书院、三义阁、北塔、湘乡会馆、江西会馆等。其中文庙规模宏大,气宇轩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慧龙庵占地十三亩,有佛像200余尊,经书5048卷,尤其以该庵觉观方丈在清末步行至北京相国寺取回的“藏经,,最为珍贵。可惜这些名胜古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陆续遭到拆除和损毁,仅保存了北塔。

  新中国建立后,这座历史古城焕发了新姿。近20年来,翻修了南正街,改造了臭水沟工农河,新建了资江大桥和南墙路、城东路、城西路、城南路、大桥路、梅城路、南门广场、梅城广场、天华广场、狮子山娱乐园,资江西岸修筑了十里梅堤,东岸开发了梅苑经济区,彻底改造了青石街、南正街,县城占地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柘溪水库蓄水后,碧波荡漾,鱼翔帆影,风光绚丽。新化上梅镇,座落库区中部西岸,城前资水蜿蜒,飞珠溅玉;城南维峰,蓊郁挺拔,峰峦竞秀;城北古塔,钢顶铁瓦,傲然矗立,似利剑刺向蓝天。塔旁一条5公里长的长堤,融防洪、护城、交通、码头、旅游于一体。罗盛教烈士纪念馆、抗敌伤亡将士陵园,象两颗明珠,镶嵌两岸,熠熠生辉。

  从县城顺江而下,步移景换。天子山、十指岭、七步天桥、香炉岩、金龙洞、狮子山、十里梅堤等几十处自然景观,山水交融,风光旖旎,确有“一水湖青碧,千峰竞翠微”之妙,并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让人浮想联翩。人们不仅看到梅山旖旎的风光,更看到了广阔灿烂的幸福前景。

  2、北塔

  新化自北宋熙宁五年(1072)建县,“民风淳古,物阜蕃昌”,然“巍科显秩,寥若星辰”。形家观察风水,为南面高峻而北势低陷所致,资水涛涛经县治北流,故,宜有塔“镇北流而配南岫”,以“培地势之缺而助山川之秀”,“地势隆”则“文峰峻”。清雍正九年(1731),有潼关姚九功莅任邑侯,即建木阁于治北资江渡口之滨。果然,越岁乡闱登贤书者7人,

  更有杨琨中进士、入翰林,众谓建阁之功大矣。

  60多年过去,木阁已倾圯于风涛烟雨之中,人们发起募捐,修石塔于斯,“以继姚公之美举,培植士民之雅意”,于嘉庆十五年(1810)秋起工,挖地基,入地三丈六尺。翌年正月十四立脚底石,“仿古法,中镇金龟,四方安藏珠玉,纵横各五丈六尺,尽铺巨石,缝灌灰浆,层累而上计二十四层平土”,后因资金所苦,时建时停,直至道光十四年冬(1834)方建成,历时24年。

  北塔为楼阁式砖石塔,七层八角,高46米,台基周围绕石栏,雕刻唐时十八学士像;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有短檐翘角,结构复杂,装饰典雅,并嵌有石舫,龙头鱼尾造型,刻镂玲珑;塔刹以金属铸造,更显雄伟壮观;塔门向南开,门联用巨石镌刻:“正欲凭栏舒远目;直须循级上高头”,为著名诗人欧阳绍洛撰并书;拱门上方嵌“北门锁钥”四字,由当时知县林联桂所书。入门沿曲巷盘旋拾级而上,“耳堂皆开牖,牖光通澈,旁设石凳,可琴可弈”;各层均绘彩色壁画,或人物,或故事,或花鸟,皆栩栩如生,并镶有石匾和捐碑。登台阶492级“至七层高处,凭窗远眺,北望则千里在目,万山培嵝;俯视则资江如带,舟如凫翳之泛泛”。薰风徐来,习习拂人,令游人情不自禁地高呼,其声如落九天,真有飘飘欲仙之感。

  1981年,新化县人民政府将北塔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了修葺。

  3、抗敌英烈陵园

  抗敌英烈陵园位于资江东岸梅苑经济开发区的香槟山(原名伤兵山),由烈士塔、英烈亭等建筑组成的园林。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湖南成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第九战区为主体的40余万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寇。驻扎于新化县立中学的军政部第四六后方医院,收留了从前线转送来的4000余名抗敌受伤将士,其中有1500余名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而牺牲,忠骸掩埋于香槟山上。1940年12月,人们为纪念英烈,在香槟山竖立了一块4米多高的纪念碑,由当时军政官员题词:正面是“抗敌伤亡荣誉将士公墓”,背面为“浩气长存”,左右两侧分别是“黄土白骨,日月永同”、“民族之光”。1981年该公墓由县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7月,新化人民政府为缅怀抗日先烈,弘扬爱国精神,拨出专款并募捐10万余元,由湖南机械刀片厂牵头,将公墓护建为陵园,以“寄哀思天万载,垂典范于千秋“。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陵园全部竣工,县政府于11月在此隆重举行开园仪式,并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自此,到陵园凭吊者络绎不绝。

  4、格虎亭

  新化县曹家镇,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清顺治年间,当地孝子李子和因母病连夜骑马上城抓药,返回时已是深夜。途中,突然马失前蹄,发出惊恐的嘶鸣。原来,一只吊睛白额太虫挡住了去路,两只灯笼般的眼睛死死盯着他,张着嘴,吐着舌,一副凶狠的样子,顿时叫李子和心生恐惧,但他还是沉着地对老虎说:“虎啊虎,子和若是你口中的肉,你就点头;若不是便请你让开,我好赶路。”不料,那虎连点头三次,李子和不禁一震,少顷,他对虎说:“我母现重病在身,我既是你口中的肉,待我回家把药给母煎服了,再来让你吃,可否?”那虎又点头三次,让开了一条路。李子和急忙赶回家,把中药精心熬好,送到母亲病床边,服侍着把药服下了,嘱咐亲人们好好照料母亲,便匆匆赶回遇虎处,不曾想,那虎连踪影也没有了。回来与家人说起,大家异口同声说:“这虎被子和的孝心感动了!”

  这故事流传了二百多年,李子和后裔及族人想到遇虎处修建“格虎亭”以作纪念。清光绪乙酉年(1885),李子和七世孙长檀参加朝考时,谒请曹仲铭题“李孝子格虎亭”六字;1895年,八世孙庆曾幕入吴公恪齐抚署时,偶叙格虎轶事,吴公慨然用隶书题赠“李子和先生孝思感虎处”十字;1915年,当地族人捐资修格虎亭于资源村,亭中竖一方3米高的石碑,曹公、吴公的题字勒于碑的左右,其十世孙李贡趚书跋刻于正中,记载了修亭立碑的始末。

  5、罗盛教故居及纪念馆

  罗盛教故居位于圳上镇松山桐子村,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诞生于此。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因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光荣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认罗盛教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一级爱民摸范”称号,朝鲜政府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7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罗盛教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为故居颁发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匾。

  1985年4月,罗盛教纪念馆在资江桥头西岸落成,该馆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进门后是一座小花园,照壁半明半掩,给花园的空间凭添了层次感。园子虽小,却绿油油、香喷喷、花似锦、屏如镜。通过一座六角门进小广场,正中矗立一尊4.22米高的罗盛教塑像,定格于罗盛教飞身跳进冰窟前的一刹那;塑像后一排碧柏苍劲挺拨,象征着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万古长青。从左侧拾级而上进门厅,罗盛教半身塑像迎面而立,左边挂有著名画家陈白一巨幅工笔画,记载着1954年崔莹访问新化时和他的中国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欢乐情景。出了门厅,一座典型的江南回廊庭院式建筑映入眼帘,移目四望,迎春悬壁,翠竹摇曳,喷泉叮咚,游鱼戏水,黄杨泛绿,红花吐艳,给人以清新愉悦、心旷神怡之快感。沿回廊进入各展室,以翔实的史料、实物,介绍了罗盛教短暂而光辉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牺牲之后,朝鲜代表团两次访问新化,罗盛教父亲罗迭开两次访问朝鲜受到金日成首相接见的动人情景,以及新化人民学习罗盛教的动人事迹。

[此帖子已被 yangliang520 在 2006-7-7 14:22:47 编辑过]

你们的支持,我们的动力!!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 本站GOOGLE 友情链接,联系我们:tyucom@qq.com 要求PR≥3 本站全站链接 百度天天快照更新 !★各站必需做好我站链接后,与我们联系!

世界排名>>>  腾飞槎溪  企业名录  网站收录  图文软件下载  网站信息查询  网址查询收录  推广网站  网站推广网站  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