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281
- 精华
- 0
- 积分
- 2171
- 威望
- 76
- 性别
- 男
- 来自
- 地球
- 在线时间
- 30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0-21
- 最后登录
- 2013-5-6
|
暴雨袭来,洋溪街成了“水渠”,新市场成了“新水塘”;槎溪马路下水道有水排不出,省道成了“河道”; 经不起暴雨考验的城镇,每每在一场大雨中“水泄不通”,内涝成患,而且是遍地上演。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路政部门只要“面子” 工程(其实也没什么面子),不要“里子”的实惠;公路两边的居民只顾屋前地上方便整齐,不管地下之虞!进入雨季,内涝变成了我们地方上的常事。
是现在的雨比以前大了吗?其实不然。年纪稍长的人知道,大暴雨、泡固大雨每年都有的,而且以前河里涨过的水比今年大得多。但早年的洋溪街上、太平头还真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下大雨就成河成塘或水进屋的。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看一下我们地方的下水道就明白了。以前马路两边至少各有一条露天的排水沟,雨水再大也能顺流而下,就算有个别地方被垃圾堵塞,也只要锄头钩几下就通了。但现在呢?公路两边的住户为了使自家前面的坪宽一些,全部是用水泥把水钩倒制起来,甚至很远都不留一个缺口。实际上留口子也没啥用:一条不到1米高、1米宽的下水道一旦堵塞,谁能缩身进去把它搞通!所以,现在太平头省道两边的下水道(排水沟)是没有发挥一点作用的!一定要说有,也只有天气炎热的时候从里面发挥出来的异味。洋溪街上、新市场也一样,两边的房子都比路面高,就没留一下个往低处排水的,雨一大点或下水道稍一堵塞就往房子里灌。
再看看我们身边原来的排水沟,要么就是变窄了,要么就是在里面填土种菜了。在排水渠里种菜很普遍,是现在的人勤劳了吗?不一定吧,田一季都不想种了,远点的土地要么种了树,要么长满杂草。他们就看准了屋前后或附近的这水沟。为什么?不容易干到!各位啊!我们身边的水渠、水沟都是经过大自然的力量几百上千年冲击形成出来的。如果要去人为的“消灭”它们,最后吃亏的只有我们人类!
现在高铁即将修到家,洋溪、槎溪迎来了史上最好的发展契机,我们在抓住机遇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把目光放长、放远。教训不能白吃,悲剧不宜重演。在越来越频繁的内涝面前,我们该有所触动了。但愿肆虐的地方内涝,能够使得我们大家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希望大家能为家乡提供出好的、有前瞻性的排水方法,为家乡的繁荣美丽贡献自己的力量! |
|